日檢N1到底是中學生程度,還是連日本人都考不過的證照?

N1

論及日文能力檢定(JLPT) N1,總是可以聽到兩種極端的說法。
一說是N1只是日文學習的開始,程度跟中學生差不多;
一說則是N1很難,連日本人都不一定會過。

就結論而言,筆者的看法是:

很多人高估了N1的參考價値,且用考試的方式跟母語人士比較的行為本身就很可議

N1參考價値不高的原因

①N1本身的機制

JLPT終究只測驗聽力閱讀,碰上不會的選擇題還可以用猜的。
只要適當地制定應試對策,拿高分甚至滿分都不是問題。

舉兩種極端的例子來看:

筆者曾結識過一名阿拉伯人,考了好幾次都過不了N1。但她本人的日文對話能力極強,討論起一些比較深的社會議題時,都能馬上就清楚明確地闡釋自己的見解。這時用證書來評斷對方的日文能力就顯得失真了。

反之,N1刷了個高分卻連點餐都不太會,口說等表達能力慘不忍睹的人也碰過不少。以JLPT日文檢定的設計機制來看,單用成績很容易誤判一個人對日文的掌握程度

②考題冷僻

作為最高級別的證書,主辦單位為了提高考試鑑別度,在N1考題中參雜了大量冷僻的單字跟文法

難得記住教科書上一再出現的單字,卻很可能在現實生活中完全用不上,偏偏N1正是用是否記住這些東西來決定給多少分數。用這樣的內容作為衡量一個人語文能力的標準,也是筆者認為N1参考價値不高的原因之一。

③「外語考試」本身的盲點

這邊就不是針對只考聽讀的日文檢定了,而是用「考試成績」衡量一個人語文能力常見的問題。

筆者在求學時期参加過為期數個月的英文托福衝刺班,而上課內容八成以上都只是在重複教怎麼短期內刷出高分的解題技巧。定位、代入、找轉折詞……幾個月下來,跟一開始比分數是上升了不少,英文卻沒有什麼進步的感覺。

只要是外語考試,可以靠對策來「刷高分」。 聽說讀寫四個能力都測的托福況且都如此,只考閱讀跟聽力的日檢測驗就更不用說了。

日本人都不定能過N1的原因

反之,N1很難作為日文能力好的證明,那「連日本人都不一定能考過」的說法是不是真的?

確實是有這個可能,只是真的考不過的日本人估計只占很少數
而日本人N1也不一定考得過的原因如下:

①日本人之間也有日文程度差異

在學習語言碰上爭議的時候,我們可能常常會想「拿母語人士當標準」。這句話絕大部分的情況下是成立的,但其實也會有例外。

再說得更直接一點,日文程度很差的日本人也是存在的

為避免離題,這邊先姑且不討論教育格差等社會問題。
就像中文的「在再不分」、「因該應該」一樣,在日本不時也能看到大學生連中學程度的基礎漢字都念錯的現象。比例上來說是不高,且有被媒體放大的傾向,但他們確實存在

日語N1檢定日本人不一定過 育仁中學陳冠宇自學1次過 | 聯合新聞網:最懂你的新聞網站
台東市私立育仁中學觀光科三年級學生陳冠宇2月13日接到日語檢定成績通知,他成台東唯一通過日語最高級N1檢定考,學校日語...

雖然是很勵志的新聞,但文中即使是土生土長的日本人能通過N1檢定考的也是很少數的表現方式確實是言重了。只要有機會受到一般正規教育,絕大部分的日本人都是可以輕鬆考過N1的。

②N1的實用度太低

前面有稍微提及過了,筆者認為這是另一個「日本人考不過」的可能原因。

舉個例來說,N1很常考的文法「や否や」,各出版社的參考書都能看到它的蹤影。「や否や」譯作「一…馬上就…」,光看中文意思會覺得是非常平民的文法,生活中到處都有機會可以用上才對。但實際上這個句型筆者不管是在職場上還是日常生活中,還真的是幾年來一次都沒看過。(非誇飾)

對日本人而言,許多N1單字文法不是真的「難解」,而是「根本沒人這樣用」。

結論

拿語言證照換算成母語人士水準,本身就很有爭議性。

語文證照確實是一個很方便的指標,但同時也被許多人高估了它的參考價値,把證照當成了衡量外語能力的絕對標準。

說到底,語文能力的衡量基準不應該是證照、考試分數,而是使用上的自由度。偏偏這是難以用考試的方式衡量的東西。

コメン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