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的日文≠「ありがとう」,亂用店員會生氣?

日文教材

「ありがとう」念作「Arigatou」,不管是否學過日文應該都聽過,也知道意思是「謝謝」。


前幾年不管是中文圈還是日本的網站,都出現過「結帳後該不該對店員說『ありがとう』」的討論。
關鍵字搜尋下去,可以看到不少相關結果。

而日本的網路上更是引發熱議,有的留言區甚至吵得不可開交。

覺得被說「ありがとう」很奇怪的店員
另一種看法

這篇文章主要分成兩個主題:
①解說「ありがとう」這個詞的由來
②幾年前日本的「該不該感謝店員」爭議。

「ありがとう」的由來

「ありがとう」寫成漢字是「ありがとう」。
本來的意思是「稀有且珍貴」、「這件事情不常發生」

出自於寓言《盲龜植浮木》
筆者稍微整理了一下典故,大綱是這樣的:

有天,佛祖向弟子開示。

『在浩瀚無垠的大海中,有一隻盲龜,百年才把頭探出水面一次;
同時海上有一塊浮木,木頭上有塊小洞。
你覺得這隻烏龜探出頭時,剛好鑽進那塊小洞的機率如何?』

『十分困難吧』

『雖然機率很低,但還是有碰到的可能性。
愚痴凡夫因不行善、造作無量惡業,而在五道輪迴不息;
眾生暫得人身,更難於盲龜値遇浮木。』

人間に生まれることは、この亀が丸太ん棒の穴に首を入れることがあるよりも、難しいことなんだ。有難いことなんだよ。
(作為人類出生,機率比盲龜剛好把頭探進浮木上的洞還低。是很難能可貴的事情啊。)

改自《雜阿含經 卷十五》

中世紀開始,「ありがとう」在佛教中用以形容自己得到佛祖慈悲心的眷顧,
因難能可貴所以發出讚嘆,而近代則衍生出「感謝」之意。

所以「ありがとう」背後的意涵是「別人為你做事是不常有的,應該心懷感謝

日文的「ありがとう」≠中文的「謝謝」

學習日文時,我們往往習慣用自己的母語去記外語的單字;
受到教科書以及動漫日劇的影響,很多人學日語時會直接把「ありがとう」對應成中文的「謝謝」。

まどけてくれませんか? ありがとう
(可以麻煩幫我打開窗戶嗎? 謝謝)

以上是「ありがとう」的錯誤例句,也是初學者容易犯的錯誤。

中文請求別人幫你做事的時候,句尾放上一句「謝謝」是很正常的表現;
但在日文中,拜託別人時說「ありがとう」是很不自然的。

基本上都是對方已經為了你做了什麼,而你向對方表達感謝時,才會說「ありがとう」。
這點跟中文的「謝謝」是很不一樣的。

同樣道理,如果在拜託他人時就事先說「ありがとう」,多少會給人一種「強迫接受委託」的感覺。

對店員能不能說「ありがとう」?

中文搜尋也可以找到類似說法,舉例來說:

日本道謝時說「ありがとう」小心被白眼?旅遊前必背4句實用日語
「すみません」和「ごめんなさい」這兩句日語都有「抱歉」的意思,但用法不太一樣!

但筆者長年居住日本,覺得標題跟內文都給人一種違和感。

「ありがとう」本身確實是比較親暱的,常用於熟識的家人朋友之間;
但正常的日本人怎麼樣都不至於聽到「ありがとう」會覺得你在瞧不起他。

在日本吵很兇的原因

有趣的是日本前幾年為這件事吵很兇,只是爭執的點並不是上述文章所寫的那樣:
≪「ありがとう」不能對年長店員用,原因是「裝熟、失禮」。≫

日本郷民吵該不該對店員說「ありがとう」,真正的爭執點在於:
「ありがとう」本身的語感,以及自身的職業倫理觀

主張「沒必要」

先說明一下,反對方並不是堅決反對,而是覺得不自然
而抱有這樣看法的人,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想法:

①盡義務是「理所當然」,特別感謝很奇怪

②「以客為尊」

應該不會說「ありがとう」吧,不管怎麼想都是客人的立場居上位。

跟超商店員道謝感覺怪怪的不是嗎?

另一種看法

有人覺得作為店員感到不自然的同時,也有人反對這樣的看法,
覺得聽到客人說「ありがとう」會很開心。

除了「ありがとう」,還能怎麼回覆?

簡單來說,撇開以客為尊的極端想法,
反對者的其中一個論點是「ありがとう」太過沉重,盡義務而已不需要特別感謝。

想找可以抽換的詞的話,「どうも」就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既可以表達適度的感謝,又不會給人壓力。

總結

「不就跟店員說聲謝謝而已,幹嘛搞得這麼複雜」
「ありがとう」≠「謝謝」,用中文的思維來看的話,難免覺得整件事很匪夷所思。

雖然筆者自始至終都覺得沒有起爭執的必要,但「ありがとう」本身確實是很有深度的詞,且
反對者的看法也反映出各式各樣的職業倫理觀,確實有値得討論的空間。

從語源上來看,「ありがとう」是個有份量的詞,主張不應該隨便掛在嘴邊也不無道理。
但筆者認為,對一句謝意抱有極端看法的終究是少數,絕大部分的日本人是不會真的去過度解讀的。

所以下次在日本結完帳,就放膽對店員說一聲「ありがとう」或「どうも」吧;
若真的沒把握不想說出口,微笑點個頭也是個好選擇。

表達一聲感謝,有時可以給彼此一個更美好的一天。

コメント(留言)